在做联盟推广时,很多卖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辛苦找了博主合作,视频爆火,流量如潮水般涌来,但销量并没有想象中那样起飞;

或者花了几个月精心优化 Listing,主图、文案、评论样样到位,却发现没有流量进来,页面再完美也只是自我欣赏。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就在于,大多数人习惯只看“攻”或只看“守”。

有的卖家一味猛攻,流量砸进来,却转化不佳;

有的卖家固守基本盘,Listing 打磨得很精细,却始终难有增长。

在联盟推广的战场上,

攻,是把潜在客户吸引进来;

守,是让他们愿意掏钱买单。

两者之间的平衡,往往决定了一个卖家是昙花一现,还是能稳步成长。

本期文章大纲

流量的猛攻:如何把客户带进来

攻,是声量和曝光。

没有流量,再漂亮的Listing也只是空中楼阁。

有卖家习惯上Deal 站刷存在感,靠折扣吸引点击;

也有人偏爱找博主拍测评视频,用真实体验来建立信任;

还有人选择在独立站写长尾词文章,悄悄占据搜索结果的一角。

不同的打法,其实是不同的攻。

Deal站能一夜爆量,

但热度来得快去得也快;

KOL视频要花时间找对人,

内容和用户搜索需求必须契合,否则再多点击也是浪费;

SEO内容慢热,但一旦爬上去,就像一条稳定的引流管道。

有意思的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流量渠道”,往往比大流量更值钱。

之前有位卖家花重金找头部YouTuber推耳机,视频点击过20万,却因为主题泛泛,转化率极低。

反倒是另一个小众博主,视频播放量不到5000,却因为标题精准切中“学生预算50美金以内”,带来的GMV更可观。

所以,攻不是撒网,而是开锋。

找到最合适的切口,流量才有价值。

转化的守护:让每一次点击都值钱

如果说“攻”是把人带进来,

那“守”就是让人愿意留下来。

Listing就像你的门店,用户点进来,如果看到的是模糊的主图、堆砌的关键词、稀少的评论,他很快就会掉头离开。

之前遇到一个户外装备的卖家就做得很扎实。

他的主图直接展示“防水+轻量化”,

文案围绕“长途背负的舒适度”展开,加上千条以上的真实评论作为背书。

即便没有外部流量加持,他的自然流量依然能保持稳定的转化。

守的核心就在于,把流量的损耗降到最低,让客户每一次点击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流量是借的,转化才是自己的。

守,决定了每一份点击值不值钱。

攻守联动:把流量转化为GMV

最精彩的时刻,是攻和守同场作战。

黑五就是典型的战场。

有卖家提前两个月找博主合作,铺设外链,制造热度,

这是攻;

与此同时,站内升级Listing页面,加上视频展示和限时Coupon,

这是守。

到了大促当天,外部流量涌入,内部转化顺畅,GMV在一天内翻了三倍。

这就是攻守结合的威力。


单靠投流,可能带来一堆无效点击;

单靠优化Listing,却没有足够流量支撑,增长依旧有限。

只有两者联动,流量红利才能转化成销售红利。

流量是洪水,转化是堤坝。

没有堤坝,洪水一冲就散;

有了堤坝,洪水才能灌溉出肥沃的土地。

节奏感:什么时候踩油门,什么时候踩刹车

卖家最难的,其实不是攻,也不是守,而是拿捏节奏。

产品刚上线时,Listing 不完善,评论不足,这时候盲目砸广告,只会让 ROI 一路下滑。

但如果 Listing 已经打磨得不错,却一直不敢投放,结果就是门店装修得再好,也没人来。

一些成熟卖家会这样操作:

前期先守,把基本盘做好;

中期边攻边守,实时看站内数据表现,用数据来驱动投放决策;

后期则以守为主,把流量沉淀为邮件订阅、社群,减少对单一渠道的依赖。

攻像是扬帆出海,守则是掌舵定向。

航行者不是一直追风,而是懂得顺势借力,逆势控稳。

写在最后

联盟推广,本质上是一个“借力”的过程。

通过别人的内容和公信力把用户吸引过来,

这是攻;

而能否把这股流量变成订单、评价、复购,

这是守。

只攻不守,可能看到短期的爆发,却很快掉头向下;

只守不攻,可能站得住,却永远突破不了天花板。

真正优秀的卖家,会在不同阶段切换策略:

在产品力和Listing还不够时,耐心打好“守”的基本功;

在机会窗口出现时,敢于“攻”,快速放大流量;

在品牌逐渐成熟后,更重视“守”,把流量沉淀为资产,把用户变成粉丝。

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

攻,决定了你能跑得多快;

守,决定了你能走得多远。

那么问题来了:

👉 在你当前的店铺阶段,你更需要加大“攻”的力度,还是先稳住“守”的基本盘?

👉 三年后,你想要的是短期的爆单,还是一个能持续稳定贡献 GMV 的品牌?

这可能,才是每个卖家真正需要思考的核心。

以上。

如果你关注亚马逊联盟、独立站增长、谷歌生态、海外社媒与站外推广的玩法,欢迎关注公众号【跨境品牌说】,一起精进。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跨境品牌说

往期文章推荐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