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基于上周六在深圳奇赞线下分享梳理,感谢奇赞李老板的邀请。
前面六月份在奇赞杭州的线下讲了独立站和亚马逊联盟整合营销的话题,可查看这篇文章
本次线下主要讲了亚马逊卖家如何突破联盟营销的0-1-10 阶段。
本期文章大纲

为什么是现在?
在过去半年里,和上百位亚马逊卖家聊过。
当问起他们最近最大的烦恼时,得到的回答几乎惊人一致:
“关键词优化了,图片也换了好几轮,A+ 做到极致,可单量依然不稳。”
“Prime Day、黑五大促期间很猛,但活动一过,流量就断崖式下跌。”
“广告、仓储、配送、退货加在一起,ROI 一路下滑,到手利润越来越薄。”
这些声音像一条条弹幕,在不同卖家的对话中反复出现。

当流量红利见顶,卖家不禁开始思考:
除了继续在站内加码广告,还有没有别的可能?
答案其实早已出现,只是很多人还没真正重视——
站外联盟营销。
为什么?
“联盟营销的核心逻辑其实非常简单:按效果付费,即按成交才付钱。”
“和站内广告比起来,它不是先花一笔钱‘赌流量’,而是通过达人先做内容,成交后再付佣金——不成交,不付费。”
这是一个卖家风险最小的投放方式。

一个陌生的广告和一个你关注的达人推荐,哪个更打动用户?
达人本身的影响力和人设,就是一种天然的信任背书,这也是联盟营销能拿到更高转化率的原因。
特别是在一些垂直品类,比如宠物、母婴、户外,用户往往更相信达人推荐而非广告。

联盟营销不仅仅是博客测评,真正强的品牌,是多平台布局:YouTube、博客、Deal站、甚至 Reddit、Pinterest。

这就像你同时铺了多个小渠,引流进你的产品池子。
未来,用户在哪个平台看到你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能看到你。
联盟营销不是一个新东西,但正在成为一个标配。
大品牌、老牌大卖早就布局,不只是为了带货,更是为了构建内容资产和品牌声量。
现在不做,别人已经在合作你的竞品达人了。

不止大公司。超过 80% 的品牌都有联盟营销项目。
品牌想要打造内容矩阵,卖家想要找精准受众,联盟是一种自然的方式

它已经从‘选项’变成了‘标配’。
我们来看点数据。
2025年美国联盟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1.99亿美元,
到2031年将达31.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8% ,
这个趋势意味着什么?
联盟营销已经不是早期红利阶段,而是进入了持续上升期。

同时,这两年我们不难发现,亚马逊官方也在大力支持联盟体系。
Amazon Associates 是全球最大联盟平台之一,占据40–46%市场份额。

这意味着你本身就在亚马逊上卖货,你的产品已经能被成千上万的博主推广,只是你还没主动去布局。
最后看一组实际表现:
联盟平均转化率在0.5%–1%,
表现好的达人能做到3–5%,
甚至在信任度极高的平台上达到5–10%,

也许数据看起来不起眼:1000 次播放,但能带来几十单,背后依靠的是达人信任,而非单纯的流量堆砌。
什么是联盟营销?
大家可能经常听到“联盟营销”这个词,但第一反应可能是:是不是又一种广告投放方式?
其实,它跟我们传统理解的广告完全不同。
联盟营销的逻辑很简单:用别人的流量,卖自己的产品。
这当中有三方:
卖家——也就是我们,提供产品;
联盟客——博主、达人、网站推荐;
消费者——看到推荐,去购买。
成交之后,联盟客获得佣金,卖家获得订单,消费者买到想要的产品。
所以,本质上它不是单向的“花钱买流量”,而是一个“三方共赢”的合作模式。

那我们来看看,谁能成为联盟客?
这里面其实非常多样:
有垂直类的博客写手,写 “Best XX Reviews”“Top 10 XX” 的内容;
有 YouTube、TikTok 上的测评博主,开箱达人;
还有大家熟悉的 Deal 站、Coupon 站;
Reddit 里的深度用户,Pinterest、Instagram 上的小达人;
甚至一些专门做 SEO 的网站站长。
也就是说,联盟客既可能是一个拥有百万粉丝的大博主,也可能是一个专门写评测的小站长。
所以很多卖家一开始的误区,就是只盯着 YouTube,却忽略了其它平台——其实外面还有一大片“流量洼地”。

那联盟客为什么愿意帮你推广?
当然是因为有收益。

常见的收益模式有几种:
最主流的是 CPS,也就是按成交付费,只有订单成功才给佣金,风险极低;
还有 CPA,比如用户注册、下载、填写表单,就能结算;
有的大博主会收 固定费用 + 提成,比如视频植入费加上销售分成;
在起步阶段,也有不少达人愿意 收取赠品,只要你寄样品给他,他就会写文章或拍视频。
对于初期卖家来说,最合适的切入方式就是 CPS + 赠品。
这样既不需要大预算,又能开始建立合作关系。

我们再对比一下联盟营销和传统广告投放。
在成本结构上,联盟是“成交了才付佣金”,广告是“先花钱买点击或曝光”;
在风险上,联盟风险极低,而广告可能会“花出去没效果”;
在回报上,广告只要一停,流量立刻断崖,而联盟的内容会长期存在,持续带来流量;
品牌资产方面,联盟会形成大量用户原创内容,广告则更多是“硬推”;
在信任度上,联盟客有粉丝背书,转化更高。
所以,联盟并不是要取代广告,而是提供了一种更低风险、更可持续的获客方式。
那联盟营销最大的价值,其实在于它能沉淀内容资产。
比如一篇评测博客文章,一旦发出去,它就会被 Google 长期收录,未来几个月甚至几年,都可能有人搜索到并下单。
YouTube 视频也是一样,哪怕是两年前的视频,今天仍然有人会点开观看并下单。
换句话说,广告买的是“一次性流量”,而联盟种下的是“长期结果的树”。
每一次合作,都是在种下一棵树,而不是一次性的砸钱买访客。

所以,当我们谈“什么是联盟营销”的时候,它不只是一个渠道,也不仅仅是一种推广方式。
它是一种共赢关系,是一种低风险的获客模式,更是一种可沉淀的长期增长方式。
初始阶段卖家的误区和难点
我们刚才聊了什么是联盟营销,听上去是不是特别美好?
——低风险、转化率高、还能沉淀内容。
但接下来,我要讲的这一章,可能会让大家稍微“降温”一点,

为什么大多数卖家在联盟营销的起步阶段,都会觉得“怎么没效果”?
其实,联盟营销不是没人愿意推,而是大部分卖家一开始方法就错了。
很多人刚起步时会觉得:我才刚开店,没有销量,没有品牌影响力,达人凭什么帮我推广?
但事实恰好相反:与其等品牌做大才找达人,不如用达人来帮你做大品牌。
你看,一些 YouTube 测评频道,它们本身就希望挖掘新品来做内容;一些小型博客主,也很乐意测评新产品。
他们要的不是你的“规模大”,而是你的“新鲜”和“有故事”。
所以,如果你总是等“品牌起来了再做联盟”,基本等于放弃了先机。

大家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一个科技类的测评博主,是更愿意写第 100 篇关于 iPhone 的文章,还是写一款新奇的、有差异化的小产品?
还有一种心态:
我找不到合适的联盟客;
或者一问报价,发现太贵了,根本合作不起。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方法问题:
联盟不是一上来就找大博主,而是先从互动率高的小博主、测评类内容入手,然后慢慢滚雪球。
为什么?
因为小博主:
门槛低,愿意免费换样品;
互动率高,粉丝信任感强;
一旦成功案例积累起来,就更容易往上走。
这就像健身一样,你不可能一开始就举 100 公斤,要从小重量开始练起。
还有一个更大的坑,就是把亚马逊站内思维,直接搬到站外来做。
比如:
站内习惯拼价格,结果到站外也疯狂压价,结果达人觉得产品没卖点;
站内追求关键词排名,站外却忽略了真实的内容和故事;
站内追求短期转化,站外却没有给达人成长的耐心。

联盟营销更像是“做内容、做关系”,而不是“调广告参数”。
真正能积累品牌的,不是你写了多少关键词,而是别人愿意写多少关于你的真实故事。
我见过很多卖家做联盟,走了这样一个过程:
发了一轮邮件没人回,就觉得“这不行”;
合作了两个博主没出单,就下结论“联盟没用”;
甚至一味追求 ROI,忽略了品牌曝光本身的价值。

要记住一句话:联盟营销不是速成班,而是种树林。
每一次合作,都是一棵树苗,前期看不到效果,但一两年后,你会发现整片树林已经成型。
广告停了就没流量,联盟留下的却是“品牌的被发现力”。
不妨回想一下,自己买过的产品里,有多少是因为广告?又有多少是因为别人推荐?
所以在联盟营销的 0–1 阶段,最大的问题不是没人愿意推,而是我们:
心态没摆正,
方法没选对,
耐心不够。
联盟营销真正的价值,是在一次次小合作里积累起来的。
它不是一夜之间爆单的捷径,而是一条通向长期增长的路。
如何从0起步搭建联盟体系?
前面我们讲了为什么要做联盟,也讲了初始阶段常见的误区。
那么接下来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
那我到底该怎么做?第一步是什么?
很多卖家卡在这里。
不是没想法,而是觉得“资源太大、太复杂,不知道从哪下手”。
今天就帮大家拆成几个可操作的步骤,让联盟营销不再是一团迷雾,而是一个可以马上执行的计划。

联盟营销要顺利起步,第一件事不是“去找达人”,而是先准备好资料包。
想一想,如果你要推荐一款产品给粉丝,你最需要什么?
——清晰的资料和足够好用的素材。
所以作为卖家,必须准备:
品牌介绍页(告诉别人你是谁,你的定位是什么);
产品信息文案(卖点一目了然);
高质量图片、开箱视频、功能演示;
合作说明(佣金结构、合作方式)。

如果你是一名博主,收到一封合作邮件,附件里什么都没有,就一句‘帮我推一下吧’,会不会直接忽略?”
这一步,决定了达人愿不愿意认真推荐你。
很多人一开始就想着找 100 万粉的大博主,但结果要么谈不下来,要么 ROI 根本不划算。

正确做法是:先从小博主入手。
比如:
YouTube <10k 订阅的频道;
TikTok <50k 的达人
小型测评类博客、Reddit 用户、兴趣论坛作者。
这类博主有几个好处:
门槛低,愿意免费换样品;
更新快,响应率高;
更愿意长期合作。
我接触过一个卖家,他前期只合作了 5 个 3k–5k 粉的小博主,结果产品测评视频总播放量超过 2 万,还被自然推荐到 Google 搜索结果第一页。
很多卖家说:
“我发了 100 封邮件,没几个人回复。”
问题往往不在数量,而在质量。

冷启动邮件的核心要点:
控制在 200 词以内;
加一点个性化(比如提到他写过的一篇文章/视频,让对方知道不是群发);
明确告诉对方好处(免费样品/佣金/专属优惠码);
留出回应空间,不要一步到位压人签合同。
邮件就像敲门,你不可能一脚踹进去,要让对方愿意打开那扇门。
联盟冷启动,前 100 封邮件能回 5 封已经算不错。
很多卖家就是在这个阶段放弃了。
所以要记住:
合作对象,不在于“找到谁”,而在于“准备好自己”;
不要等一切都完美才开始,边做边打磨才是常态;
成功的关键不是一夜之间谈到大资源,而是积累信任和案例。

联盟营销的第一步不是“找到对的人”,而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值得被推荐的合作伙伴”。
只要走过了 0–1 这一步,后面的 1–10 才会水到渠成
如何找到合适的 Affiliate 资源?
很多卖家做到这一步都会问:
“我知道要做联盟,也有了资料包,但我到底去哪找这些 Affiliate 呢?”
这就是今天第五章要解决的问题:资源到底在哪,怎么筛选,怎么合作?
其实很多优质 Affiliate,就在 Google 里。

比如输入:
“best [产品关键词] review”
“top [类目] blogs”
“gift guide for [人群/节日]”
“Amazon finds [产品名]”
如果你的产品是空气炸锅,输入 “best air fryer review”,第一页全是测评网站,这些网站的背后就是一群活跃的联盟客。
这里给大家一个技巧:如果看到网站有“affiliate disclosure”或“this post may contain affiliate links”,说明对方已经在做联盟,合作成功率会更高一些。

除了 Google,还可以去主流内容平台找:
YouTube:测评频道、开箱频道;
Reddit:相关板块里活跃的发帖人;
Pinterest / Instagram:生活方式类达人;
TikTok:种草短视频作者。
大家可以想一想:哪一个平台的达人更愿意接受样品合作,而不是一开始就要钱?
善用工具可以大幅提高效率:

hunter.io → 批量挖掘邮箱
Similarweb → 查看网站流量结构
Sparktoro → 分析某个群体常看的网站/博主
Buzzsumo → 找到热门内容和作者
但要记住:工具只是帮我们“发现”,最后能不能合作,还是要靠自己去沟通和判断。
同样,不是所有有粉丝的人都适合你。
判断的标准有:

流量规模:不能太小,但大号不一定最好;
互动率:点赞、评论、转发的数据比粉丝数更重要;
内容质量:是否垂直、是否真实、是否有深度;
过往合作表现:有没有推过类似产品;
用户反馈:评论区是否有人真实表达“想买”。
一个 5k 粉丝的博主,视频只有 3000 播放,但能带来 50 单;另一个 50 万粉丝的大博主,视频 10 万播放,带单不到 10 单。
原因就是受众匹配和信任度的差别。
联盟客到底在意什么?

联盟客关心的点有:
产品转化率高不高?
佣金结构是否清晰?
是否允许带 coupon/促销 code?
第三方平台评分如何?(Trustpilot / Amazon review)
价格段是否合理?是否有差异化?
品牌有没有过往宣传记录(PR / KOL / 广告)?
所以,如果我们能在邮件里主动写明这些点,对方的合作意愿会提高一倍。
联盟不是没有风险,作弊是常见问题。

几个常见预防措施:
设置合作规则:明文禁止虚假流量、刷单等行为;
用正规追踪系统:Amazon Associates、Impact、ShareASale;
监控异常数据:高点击低转化、同 IP 下单、短时间爆量;
分阶段结算佣金:先审核订单,再分批结算;
建立黑名单:记录作弊邮箱/网站,避免换马甲。
一句话总结:
别怕风险,但要学会防范。
所以,找到合适的 Affiliate 并不神秘:
Google 就能搜到;
平台上能挖到;
工具能帮忙提效;
最终要靠判断 + 沟通。
但要记住一点:
不要盲目追大 V,宁选垂直、互动高的小博主。
这才是能陪我们一步步走下去的资源。
从0-1后如何复制、扩大?
前面我们解决了 0 → 1 的问题:怎么起步,怎么找到第一批联盟客。
但卖家很快会问:
“我已经有几个达人在合作了,接下来怎么把它做大?怎么让联盟营销成为长期稳定的增长引擎?”
这一章的关键词就是:复制、扩大、体系化。

广告是 花钱买点击,联盟是 培养长期伙伴。
区别在于:
广告今天投,明天停,流量就没了;
联盟客今天写的文章,明年还有人能搜到。
所以你不能把联盟当成一次性合作,而是要当成“长期合作伙伴”。

建议:合作后维护关系
每月一封更新邮件:新品、活动、佣金动态
表现好的达人,及时感谢(小礼物 / 邮件感谢)
给出数据反馈:“你的视频带来了多少转化”
一句话:让对方觉得和你合作很有价值,而不是一次交易。
从 0-1 的散点合作,走到 1-10,就需要系统化管理。

达人数据库应该包括:
达人姓名 / 平台 / 账号链接
粉丝数、互动率
邮箱 / 联系方式
合作时间、合作成本
带单情况 / ROI
数据库的目的是提升合作效率,这里的数据库是给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补充夯实数据库资源。
怎么让联盟客帮你“滚雪球”?可以用一些激励机制:
邀请推荐激励:达人推荐新达人加入,你给额外佣金;
高转化达人内推:对表现好的达人,给他们“合伙人身份”;
任务池:列出新品测评、活动推广,达人可以自由领取;
挑战赛:比如“黑五带单前十名额外奖励”。
身边有个明显的案例有个卖家设置了“达人推荐达人”奖励,一个 TikTok 小博主帮他拉来了 20 多个同行朋友,联盟客数量在 2 个月内翻倍。
联盟客不是一刀切的,他们可以分成三类:

核心内容型达人
垂直领域博主、YouTube 测评频道、SEO 站长
特点:持续产出深度内容、搜索可见度高
策略:长期绑定、提供定制内容支持
扩展触达型达人
TikTok、Instagram、Pinterest 长尾博主
特点:轻量种草、覆盖人群广
策略:寄样测评、快速覆盖
转化冲刺型渠道
Deal站、折扣站、Cashback 网站
特点:能在短期带来爆发流量
策略:控制节奏、配合大促
核心达人是“树干”,扩展达人是“枝叶”,冲刺渠道是“施肥”,三者结合,才能让这棵树茁壮成长。
其实我们今天讲到最后都是关于一个词:生态。
那么联盟营销最终的生态会走向哪里呢?
我想:
是当有一天你不再是“找人合作”,而是别人主动来找你合作。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跨境品牌说

评论 (0)